《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没有福尔马林的气味,也没有人体组织发散的异味,白色日光灯将房间照得十分明亮,浅棕色的地板一尘不染。一切井然有序,就像是走进一家大型医药企业的实验室。
这里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中心,位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医技楼8层。1000多平方米的空间被隔离成若干功能不同的工作室,身穿白大褂的医生们要么匆匆从一个房间穿梭到另一个房间,要么埋头在实验台上工作。各种仪器设备整齐有序地摆放着,反射出宁静的光泽。
来这里参观的病理科同行都会感叹,没想到病理科可以如此“高大上”。
学医的人都知道,病理科医生,是“医生的医生”,至少在外科领域,病理科的诊断直接影响外科医生的手术方案。对于患者而言,尽管很多人从未与病理科医生谋面,甚至从未听说过病理科,但如果患者所患疾病是肿瘤,那么一定会关心一份叫“病理报告”的东西。这份报告,直接决定了接下来患者将接受何种治疗。
在全国各家医院病理科严重缺人的大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中心做到了“不缺人”,让同行感到惊奇。
现代医学对病理科的依赖越来越强,但在中国,病理科在医院中的地位,与这种重要性形成强烈反差。在很多医院里,病理科往往是最薄弱的科室,孤单地蜷缩在医院一角,人员少、设备简陋、逐渐萎缩。
一个重要的科室却得不到发展,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如何突围?
2013年12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中心暨病理学系成立揭牌,这个由高校与医院联合共建的病理中心,以突破病理科发展瓶颈为目标。两年多过去,病理中心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集医疗、教学、科研功能于一体的病理中心平台,不仅在临床服务上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为病理科未来发展培养和留住了人才。
病理科医生培养时间长,病理科建设难,上海交大医学院病理中心创新机制、集中优质资源,在突破“最难”学科发展瓶颈上走出了自己的路。
左图:多头显微镜,是资深病理医生手把手教学生的工具。
严重萎缩的病理科
病理科医生是干什么的?
抽血的?验尿的?实验室怪人?
病理中心副主任、妇乳亚专科主任张建兵用一个故事,回答了这个问题。
2015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院区一个手术中,病理科接到术中样本要求做冰冻快速病理诊断。患者有一处卵巢肿块,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后,考虑是卵巢黏液腺癌。但这位医生有点拿不准,立即将冰冻切片图像扫描传送到上海交大医学院病理中心。张建兵与同事会诊讨论,最终的结论认为,这位患者得的是黏液腺癌,有可能是转移性的,建议探查阑尾、胃肠道等。几十公里外的手术医生得到信息,马上按提示探查,果然在患者阑尾发现一肿块,再送冰冻病理检查,诊断为阑尾黏液腺癌,进而推断卵巢部位是转移性黏液腺癌。
是转移性癌而非原发性癌对于患者来说有什么意义?张建兵医生解释,如果是原发性癌,就要切除双侧卵巢,这对于中年女性患者来说,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如果是转移性癌,只需要切除有肿瘤的一侧卵巢。“病理医生的准确诊断,避免了错误的扩大手术方式,确保病人得到最佳治疗方案。”
病理学就是医学中寻找证据的那个重要环节,病理科医生通过观察发生病变的样本,来判断疾病的种类和进程,为医生的治疗提供直接指导。
100多年前,显微镜技术出现后,病理学正式诞生,这个学科推动现代医学进入了新的阶段——医生看病治病不再是仅凭肉眼的观察,而是从微观寻找可靠的证据。当时,病理医生拥有崇高地位,“病理学就是医学”“病理医生是医生的医生”这些说法被广泛认可。100多年过去,医学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病理诊断依然主要根据显微镜观察和经验。
记者在上海交大医学院病理中心参观体验,显微镜下,被放大若干倍的病理样本,像艺术品一样绚丽,病理医生,就是要像侦探一样从千差万别的样本中寻找可以用于诊断的证据。病理学可以说是“最难”的医学学科,它要求医生掌握各种疾病的相关知识,并且要通过实践积累海量的经验,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陈国强
特别是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病理学的依赖越来越大。
病理学博士沈炜炜,曾赴世界著名的肿瘤医院——美国梅奥肿瘤中心进修。第一次踏入医院,让沈炜炜深感震撼的是,梅奥肿瘤中心病理科是一整幢大楼,大楼每一层是不同的病理亚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