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中国MBA教育网讯】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来临,全球正在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作为管理人才培养高地的商学院又应当如何在动荡和持续变化的环境下引领企业和商业教育的未来发展?22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主办的2020第八届全球商学院学院论坛上,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逾百名专家对此展开讨论。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具有人文素养的商业领袖
提及当下的全球环境,多位专家不约而同地表示:“唯一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性。”新冠疫情的发生、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社交媒体迅速崛起,人人均可发言、传播速度快,真假难辨成为信息时代的一大痛点,尤其是数字化、智能科技的发展对商学院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培养“未来商业领袖”的商学院,面向未来的人才究竟应当具备哪些特质?不少专家提到了关键词“人文素养”。
人工智能时代,为什么要将人文素养的培养放到重要位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社交媒体时代,伦理道德非常重要。“如今不少科技正在根本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那么这种颠覆性的改变究竟是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在进展还是朝着不利的方向进展?”白重恩反思,尽管有些企业能够为社会谋福祉,但想在全社会培养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管理学院的老师要承担起责任,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社会价值的创造,更多地考虑企业社会责任。
在交大安泰经济管理学院,学院为MBA开设了《商业伦理》课程,安泰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陈方若表示,这门课最初是为某公司员工培训而开设,但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们愈发意识到这门课程应该在全院推广开,《商业伦理》等课程也会融入学院未来教学框架之中。
▲陈方若
管理人才培养中重技术赋能,轻人文素养的情况在国外同样存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马歇尔商学院院长Geoffrey Garrett指出,尤其随着数字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学生需要学会利用和分析大数据才能更好地决策。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学生都要编程或者变成编程专家,尤其对于商学院而言,更应当思考在人工智能环境中加强人文优势。“比如人际交往、沟通这些以前被称为软技能,在过去可能不那么重要,现在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要把IQ和EQ更多结合起来。”Geoffrey Garrett说道。
创新教育课程,高校推出多学科MBA+学历
在人文素养之外,拥有多元文化思维、跨界的能力,备受教育界重视。在业界,一直存在着一个问题:懂技术的人不懂管理,懂管理的人缺乏技术背景。如何解决这一痛点?陈方若指出,在商学院的课程设置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鼓励学生,赋能学生培养更多元化的团队。“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管理好和领导好多元化是最重要的。这种多元应该是全球的多元化,要让我们的全球团队的多元化优势发挥出来。”陈方若说。
为了培养多元学科背景的未来商业领袖,使他们更好地准备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已有不少高校探索提供更创新的教育课程。据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分别在MBA课程中设置了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前沿方向,放眼全球,不少商学院还会提供双学历,比如“科技”加“管理”的MBA+学历。
但所谓的多学科融合是否意味着“科技”和“管理”两门学科的单纯叠加?白重恩表示,只是把管理课程和科技课程放在一起来教,这并不够,要想真正把科技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必须首先思考科技是如何改变每一门管理学课程的。他还提出,要将国际政治补充到课程框架中。
▲白重恩
把行业最新情况带给学生,教师准备好了吗
推动面向未来的多元化管理学人才培养改革,还离不开一支多元化的教师队伍。论坛上,专家纷纷指出,多元化的教师队伍不止于教师求学背景的不同,还在于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推动企业高管进校园,学校老师走出校门做行业研究。
“把最新的行业研究情况、行业发展趋势带给学生,我们的老师准备好了吗?”白重恩表示,为了鼓励大学教授更好地跟上时代趋势,把趋势融入到商科教学中,还需要调整师资团队的评估方式。“如果对于教师的评价标准如果没有与时俱进,根据最新的商科教育的需求应运而变,那我们的教师团队也无法作出很好的改变。”